秋風颯颯,溫度漸降,許多愛好泡湯的民眾想必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用「溫泉」過冬。能在寒冬裡拋開煩人思緒,讓疲憊的身軀赤裸裸的浸浴在霧氣靄靄的溫泉中,確實是一大愉悅享受,也是時下很多人的休閒方式。
但是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新聞事件,大家應該也時有所聞。不只是老人,大家泡溫泉真的需要檢視一下自己身體、皮膚的狀況。在以往的經驗,有部分人的皮膚因為「泡溫泉」而出了亂子。「從溫泉旅遊團返家隔天就來門診報到」,皮膚發癢、起疹子、抓到破皮等狀況尤為常見,甚至有些溫泉稱溫改善關節炎、婦女病、高血壓、心臟病,更能美白肌膚兼治皮膚痼疾等多種好處,讓泡湯成為秋冬最受歡迎的養生休閒。為了讓大家可以開開心心享受溫泉的滋潤,今天
廖 醫師就和大家聊聊泡溫泉不得不注意的事!
「高血壓」和「糖尿病」族群要小心:
首先健康、安全至上,有兩個有兩大族群要特別小心翼翼,就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泡溫泉時,因為較高的水溫會讓血液循環變快,此時會增加心臟負擔,因此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糖尿病患者則因末梢神經較不敏感,若有傷口,容易造成細菌感染。且溫泉中部分含有硫磺或鹼,會刺激皮膚並引發皮膚炎症。
皮膚有傷口、潰爛或嚴重感染者不能泡:
皮膚炎及潰爛傷口者,就別硬著頭皮下水了。上述提到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它酸鹼物質對於一些嚴重濕疹、皮炎及皮膚有潰爛傷口的人,不但會污染溫泉本身,還會使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因為皮膚的油脂、保護層被削弱,皮膚出現發癢、紅疹塊狀的情況,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乾性皮膚要注意:
很多人總是覺得溫泉區熱水蒸氣瀰漫,濕潤的空氣可讓皮膚更滋潤!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溫泉區的環境是濕潤的,但熱氣蒸騰,也會把皮膚水分帶走。這時的皮膚脆弱無比、不堪一擊。正常的皮膚表面有著一層由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物所組成的天然皮脂膜,防止水分散失以及保護皮膚。但長時間浸泡熱水,加上過度搓洗,容易將這層天然皮脂膜洗掉,失去隔絕保護效果。平常就容易皮膚緊繃、乾燥現象,秋冬季溫度低皮脂分泌更少,皮膚血管收縮造成表皮水含量下降,再加上低溫風吹把皮膚表層水分帶走,此時乾燥的肌膚更乾燥,之後甚至會引起發癢,再經過反覆的搔抓造成皮膚粗糙、起疹,甚至破皮,變成毛囊炎。
最常遭殃也是最嚴重的常出現在腰部以下的皮膚,因為浸在泉水裡最久,因此每次浸泡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5分鐘。否則泡在熱水中過久,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或使皮膚表面的有益菌被消滅。
溫泉水乾淨嗎?
溫泉畢竟是公眾的地方,如果泉水不潔、生菌數超標,那肯定是會泡出問題來的。下水前,仔細觀看水池底部的混濁度,如果有積沙、磁磚有污斑青苔情形時,顯示衛生條件有待改善,最好避免下水,免得你的寶貝肌膚遭受無妄之災。
泡完溫泉後:
有人認為把溫泉裏的成分留在皮膚上對身體有好處,其實不然。如果泡過硫黃或鹽分濃度高的溫泉不沖乾淨,待水分蒸發後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對皮膚的刺激更大,想像一下如此加重加劇又加時的反覆刺激,我們脆弱的皮膚會有何下場?因此泡溫泉後不要偷懶,要再沖一次清水吧!
沖洗完後,要拭乾全身,尤其是腋下、胯部、肚臍周圍、四肢的皮膚皺褶處,之後隨即、趕緊、火速的抓緊時機,在臉部和全身抹上乳液來保濕。因為水分的蒸發會順道將皮膚的水分帶走,趁著毛細孔張開抹上保濕、滋養等乳液,不但可以鎖住皮膚的水分,甚至可以加速肌膚的吸收,同時減少溫差及冷風對皮膚的二度刺激。
萬一不幸皮膚出問題了:
馬上到皮膚科報到吧!千萬不要抱著「多泡幾次就沒事!」「藥膏擦一擦就可以了!」的心態,讓專業的 皮膚科 醫師幫你找出真正的肇因,對症下藥殘是王道!
最後附上衛生局網站,大家可以查詢水質檢驗結果(http://www.health.gov.tw →資訊公告→營業場所水質檢測),避免花錢又傷身!該注意的都小心了,那麼就用暖暖的泉水迎接這個冷颼颼的冬天吧!
圖片轉載於網路
留言列表